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智能电网的迷局及破局之道

  近日,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再一次强调,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不能踏步不前,不能做表面工作,各地电网、电建公司要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维护。中央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坚决,那么具体到地方,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又是怎样一番面貌呢?

  智能电网现状

 

 

  什么是智能电网?按照国家的描述,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自动化配网基本普及,无人值守新型变电站逐步占领市场,高压电气设备自动化已经成为电网主流。而在低压配电网方面,智能采集费控系统已经覆盖,从最早的485电表+采集器,到PLC电力线载波,再到现在无线+载波等等技术的成熟。如今,低压系统的智能化已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远程停送电、12点电压自动采集、线损自动分析、智能化潮流预测等曾经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现在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其实已经基本完成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的迷局

  1.技术困境

 

 

  上述的智能化其实只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再深入即是电网全面信息化。而智能电网的迷局之一,就是技术瓶颈。智能电网首先作为电网,输送电能才是最重要的任务。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380V、频率为50Hz。在这样的电压频率下,想要稳定高效传送大量信息并非易事。

  一方面利用电力线载波技术传送信息,必要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电网中众多的干扰源。如变压器,电动机等非电阻性电气设备。在这种环境中,信息很容易被干扰,出现丢包现象。为保证信息准确传送,现在主流应用技术为过零点传送技术。但这并不适用在信息巨大的场景中。不仅如此,现在电网信息化系统主要利用窄带传送,如果在这其中加入大量信息的话,那网络速度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一部分技术并不是由国家主导,而是交给了市场。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平台化的问题。假设现在电网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你家使用的电力设备为东软制造,而你需要的一份重要信息储存在鼎信制造的设备上,那么你很可能无法拿到你需要的资料。因为在载波技术领域,东软的频率为270KHz,而鼎信则是421KHz,频率不同,通信无法建立。而如果要建立信息平台,谁来建立?电力线载波技术属于各个公司的技术机密,没有一个像互联网一样开放的环境。那么由谁来主导都不现实,国家亦不可能强制开放所有厂家的专利,这是对企业的损害。

  2.电建迷局

 

 

  智能电网迷茫的首要原因是技术限制。而在技术限制的情况下,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就无处下手。每年,国家都会给地方划拨智能电网建设经费,钱到了,却不知道怎么花。很多地方电网公司眼里,智能电网的建设经费就是用来买新型设备,更新电网基建。在有钱不会花的情况下,地方电网公司对经费的挪用,误用比比皆是。在低压智能采集费控系统的建设运维中,很多地方电网公司将智能电网建设经费全部用来更换低压智能化设备。而实际情况是,很多设备出"故障"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系统现场不同步一类的"人错",设备其实是正常的(低压智能设备为国王统一招标采购,要求必须正常工作十年)。但基层电网公司有"经费",人员懈怠,不停的和厂家购买更换,导致大量的浪费。而按照国家要求,智能电网建设经费其实主要是用来加强建设配电网自动化,对十年以上老旧设备进行更新,以及智能化系统建设运维的费用。但落实到地方,不坏就不换,能用就不换的思想支配下,这些经费都花在了错误的地方。

  智能电网的破局之道

 

 

  在笔者看来,要彻底解决智能电网发展中的困境迷局,加快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1.技术困境是主要拦路虎,正因为技术困境,才导致智能电网建设的迷茫和停滞。要突破技术困境,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平台性的问题。国家搭建平台,提供一部分"试验田",减轻技术型企业研发压力,让企业可以大胆去进行突破。而非像现在一样,一边要研发新技术,一边还需要保证市场。导致企业放不开手脚,陷入研发步子小,创新变更新的怪圈。

  2.要将陈旧落后的配电网建设重视起来。中国的配电网建设良莠不齐,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如果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首先要建设起现代化的坚强电网。配网自动化是一切智能化的基础,中国在这方面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要把在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动化技术普及开来,要让地方电网主动去更新老旧的设备,要督促和监督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情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