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响应技术助电力供需平衡
进入“十二五”以来,电力供应季节性、时段性紧缺呈现常态化的趋势,能源供应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电网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去观察,用电负荷可被视为与发电能力、电网传输能力一样可以动态调度管理的资源。在电网供需动态平衡的基础上科学配置、调度需方资源,响应用电客户电网需求,是现代电网迈向智能化、互动化的关键。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需求侧管理实践中,需求响应技术是调配需方资源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经济激励、价格补偿的方式来实现尖峰时段和紧急事态下的用电负荷削减。这种调控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缺电压力,有助于削峰填谷,降低供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资产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开放程度、电力总体供需形势和电网公司需求侧管理的业务需求,我国应以需求响应为技术手段,对电网状态监控和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来实现对需方资源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需求响应技术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由传统行政调控向经济与行政相结合调控的过渡。为了有效应对电网负荷的动态变化,我们首先需要进行电力系统的动态供需平衡分析。电力系统的静态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为了应对由于已知的电煤紧张、温度、自然灾害、产业结构不合理、输电阻塞等因素导致的带有可预知性、时段性、区域性等特征的电力供需的静态不平衡问题。
电网静态供需平衡分析可以对网省、区域及热点地区电网特点和负荷特性进行分级分层分析、确定不同层次缺口指标,然后根据缺口覆盖范围自下而上组织响应速度一般或较差的需求响应项目,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建设热泵、蓄冷(热)项目等常态能效项目削减紧缺地区的尖峰负荷。
对电力系统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是组织实施各种需求响应项目的基础,为不同项目的负荷削减需求提供参照。考虑到不同类型需方资源调配方式和响应时间有很大的区别,供需平衡分析可细分为基于电网动态调度的动态分析和按照日、周、月、年等时间频度划分的静态分析;按照覆盖区域的不同还可分为区域性供需平衡分析和局部供需平衡分析。
在电力动态供需平衡响应中,按照客户响应性能的不同划分为高性能需求响应项目、一般性能需求响应项目和低性能需求响应项目。
按照响应性能来讲,高性能需求响应项目可界定为30分钟以内可以做出有效响应的需求响应项目,主要用来应对突发性电源故障、电网短期时段性过负荷问题。一般性能需求响应项目为4~8小时之内做出有效响应的需求响应项目,主要用来入替释放高性能需求响应项目、应对实效性要求不高的趋势性用电短缺。低性能需求响应项目为8小时以上做出有效响应的需求响应项目,主要用来入替释放一般性能需求响应项目,应对节能减排需求、电网常态性供应紧张等问题。
此外,有效实施需求响应项目还应从激励用户入手,需要构建激励补偿运作机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光纤技术在5G和云时代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十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系列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19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