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国内核问题是否会抑制其出口雄心?
中国和俄罗斯的在建核电站数量超过世界总数的一半。目前全球66个在建反应堆中,27个在中国,10个在俄罗斯。中俄的核电活动不仅限于国内,两国均在其他国家积极开展核电站的融资、建设以及核技术的出口活动。尽管表面上看来中俄的产业十分强大、充满活力,实际上中俄全球扩展的雄心正在遭受来自经济、产业和社会问题的诸多威胁。
相对而言,尽管中国还是民用核工业领域中的“新丁”(世纪之交时中国投入运转的反应堆只有3座),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2013年,中国运转的反应堆数量已达到21座(仅占全国发电量的2%),2014年又启动了两座新反应堆。
中国计划新建大量的核电站,到2030年预计将投入运行的核能发电能力提高到2亿千瓦,到2050年达到4至5亿千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CNEA)张华祝在今年4月表示,中国的短期目标是到2020年,拥有已运行的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3000万千瓦。
实现这一短期目标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实际上这比2011年国务院研究室提出的目标要少1200万千瓦,比之前一年相关部门官员提出的1.3亿千瓦的目标更是大幅度减少。这表明中国国内出现了巨大问题,限制了核电站的建设进度,同时也影响了核工业在海外的活动。
国内遇挫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暂停新建核电项目(直至2012年10月才重启)能够部分解释核电站建设目标下调的原因。实际上,从2011年3月以来,中国新开工的反应堆仅有7座,之前仅2010年一年就有10座。即便在禁令取消后,内陆地区核电项目建设也没能再续辉煌,部分原因在于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巨大关切。人们担心发生重大事故时,依靠河水不足以冷却反应堆。恐怕至少到当前的“十二五”规划结束前不会再开工新建内陆核电站了。
与此同时,反核抗议活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据媒体报道,2013年7月中国南部广东省爆发的示威游行直接导致鹤山核燃料加工厂项目夭折。人们日益广泛提高的环境意识让核工业项目的批准手续更加严格,2012年国家核安全局(NNSA)宣布,“环评报告中没有编制公众参与章节的项目,国家核安全局将不予受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光纤技术在5G和云时代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十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系列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19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