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企业海外市场“蜕变”记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商务部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74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6%。其中9月当月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97.9亿美元,同比增长90.5%。
从全球来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从行业来看,在这其中自然不乏众多电力设备企业的身影,这些企业多数经历了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跨越式蜕变。以“中国装备 装备全球”为口号,我国电力设备近年来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全产业体系,工艺技术显著提高,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料显示,我国电力设备出口80%以上的市场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受此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加大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了电力设备的需求,海外市场呈现巨大潜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电力技术仅限于生产一些小容量的发电机组,高电压等级直流输变电技术也相对落后,需要从国外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然而发展至今天,电力领域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有比较优势、相当规模以及技术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近日表示,我国电力建设的重点正在由增加容量,满足电力供应向电力结构调整以及促进技术进步转变,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将是今后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能源外交”带来崭新契机
中国能源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正在加快。近年来,我国展开务实外交,先后在俄罗斯、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延伸能源合作的新洲际板块,这也为中国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契机。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初步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并且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在这一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也的确还存在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电力设备已具备‘走出去’的可能性。”张国宝表示,就发电设备行业而言,该行业已连续8年实现每年增长近1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未来这一态势将会逐渐弱化,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巨大产能迫切需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到新天地。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电力设备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攀升,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许多海外项目,直接拉动了我国电力设备产品及技术的输出。在传统能源领域,发电设备行业更已率先走向了国际化市场。数据显示,国内发电设备三大巨头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的海外收入占比约20%,其中哈尔滨电气的海外新增订单占比已达到接近40%。
对此,中金证券分析师张晓莹认为,这主要源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用电量增速相对较快,有利于拉动火电设备出口,弥补国内火电设备需求下滑的风险。而且,三大动力集团海外项目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风控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的盈利能力。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光纤技术在5G和云时代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十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系列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19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